当上证指数在 4000 点门口徘徊,散户们还在纠结要不要追涨前期热门股时,机构资金早已悄悄换了赛道。Wind 数据显示,就在市场震荡的八月,恒生创新药 ETF(159316)规模悄悄翻了一倍,机器人 ETF 易方达(159530)更是爆出 8 倍增长的惊人数据。这两个被资金疯抢的行业,藏着比指数上涨更实在的赚钱机会 —— 创新药企业靠一个专利授权就能狂赚 10 亿美元,人形机器人已经能精准穿好一串糖葫芦。股市大涨后的投资密码,可能就藏在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里。
一、创新药的 "出海钞能力":一个专利卖 10 亿,指数 "提纯" 见真章
"这不是普通的医药股行情。" 深耕医药投资多年的老陈最近格外兴奋,他持仓的某创新药企业公告了一笔海外授权交易,股价当天就跳涨 15%。这不是个例,2025 年开年第一天,信达生物就宣布与罗氏达成合作,仅凭一款 ADC 药物的全球权益,就拿到 8000 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 10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。在创新药领域,这样的 "造富神话" 正在密集上演。
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: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 15.6%,癌症和慢性病的治疗需求像潮水般涌来,但国内创新药在医药市场占比还不到 10%,远低于美国的 80%。供需缺口巨大的同时,中国药企的研发实力正在弯道超车 —— 截至 2024 年底,国内药企覆盖了全球 40% 的研发靶点,22% 的靶点研发进度全球领先。当这些创新成果遇上海外市场,就爆发了惊人的赚钱能力。
但普通投资者容易踩一个坑:把 CXO 企业当成创新药核心标的。其实这两者差别很大,CXO 就像餐馆里的外包厨房,帮人做菜但不拥有菜谱,而创新药企才是掌勺大厨,手里攥着独家秘方。今年 8 月 11 日,恒生创新药指数干脆剔除了药明康德等 CXO 企业,成份股 100% 聚焦有自主专利的创新药企。这个 "提纯" 动作立竿见影,跟踪该指数的恒生创新药 ETF(159316)近一月规模直接翻倍,资金用脚投票选择了真正的创新内核。
老陈给我算了笔账:"以前买医药 ETF,里面一半是外包企业,现在好了,每一分钱都投到能直接卖专利的公司。就像买奶茶终于不用为包装费买单了。" 这种精准定位,正是当下市场最看重的投资逻辑。
二、人形机器人的 "糖葫芦测试":从工厂到家庭,380 亿市场要来了
在最近的机器人展会上,千寻智能的人形机器人 Moz1 成了网红。它拿起竹签,精准串起山楂果,裹上糖衣,动作比新手小贩还熟练。这个看似简单的 "糖葫芦测试",其实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已经突破精密操作的技术难关。高盛预测,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380 亿美元,最乐观情况下出货量能冲到 1160 万台。
这个行业的投资机会藏在两个地方:核心零部件和本体制造。就像汽车的发动机,机器人的 "关节"—— 谐波减速机技术壁垒极高,谁能掌握谁就握住了话语权。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今年 4 月特意做了修订,把人形机器人相关成份股占比提到近八成,权重向本体和核心零部件倾斜。这种调整让指数更 "纯",也让投资者看得更清楚。
跟踪这个指数的机器人 ETF 易方达(159530)最能说明市场热度。指数修订后不到五个月,基金规模就从几个亿暴涨到 60 亿,增幅高达 8 倍。背后的逻辑很实在:特斯拉 Optimus 预计 2025 年量产,国内车企也在研发轮足机器人,这些都需要大量精密零部件。就像新能源汽车爆发前的锂电池,现在布局核心环节,就是抢占未来的产业链高地。
在广州的机器人测试基地,我看到了更震撼的场景:云迹科技的 UP 机器人早上送餐,中午清洁,晚上巡逻,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 "一机三用"。工作人员说:"现在工厂里的焊接、搬运机器人已经很成熟,下一步就是走进家庭和服务业,这个市场比工业领域大十倍。"
三、聪明钱的共同选择:为什么指数 "提纯" 成了投资密码?
创新药和机器人看似不相关,但资金追捧它们的逻辑高度一致。首先是政策托底,创新药有医保谈判倾斜,机器人入选 "新质生产力" 重点领域;其次是技术突破,创新药出海交易额三年翻三倍,机器人精密操作能力大幅提升;最重要的是投资工具升级,两个行业的指数都通过剔除杂项、聚焦核心,让普通投资者能精准上车。
恒生创新药 ETF(159316)和机器人 ETF 易方达(159530)的规模暴增,其实反映了市场的成熟。过去那种买个行业 ETF 就能躺赚的时代过去了,现在需要更精细的布局。就像钓鱼要找对鱼窝,投资也要找准产业链里真正创造价值的环节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个行业都处于爆发前夜。创新药方面,2024 年海外授权交易已经超过 100 次,恒瑞医药一款药就卖了 7500 万美元首付款;机器人领域,特斯拉、优必选等企业都在冲刺量产,价格已经下探到 3.99 万元一台。当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临界点同时到来,行业爆发可能比想象中更快。
总结
创新药看 "专利出海":国内创新药占比不足 10% 的现状将改变,信达生物、恒瑞医药等企业的海外授权交易持续爆发,剔除 CXO 的高纯度指数(如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)是最佳跟踪工具。
机器人抓 "核心部件":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量产,谐波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,国证机器人指数修订后 "人形含量" 近八成,相关 ETF(159530)规模激增 8 倍反映资金认可。
投资逻辑变了:股市大涨后,单纯靠估值修复的机会减少,要聚焦有真实成长的赛道。创新药解决老龄化刚需,机器人重塑生产生活方式,这两个行业的高纯度指数基金值得关注。
最后提醒:投资不是追热点,而是看趋势。就像十年前没人想到新能源汽车会普及,现在也别低估创新药和机器人的未来 —— 毕竟,能精准穿糖葫芦的机器人都来了,还有什么不可能?
免责声明
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,不代表本人的观点,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。基金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、诚实信用、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。文章内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,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,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请认真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等文件,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,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、投资期限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,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,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。
联华证券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